外企為何對研究生說“不”?
時間:2024-10-19 來源: 作者: 我要糾錯
有62萬的考研大軍在為一紙文憑而揮汗奮斗,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:用高學歷為將來的職業競爭增添砝碼。
期望往往會被現實擊破。近年來,研究生遭遇職業困境已成不爭的事實。有調查顯示,在滬的跨國公司對于研究生的錄用往往慎之又慎,換句話說,他們喜歡本科生而不太愿意招收研究生,并且有著一套自己的人力資源理論。
盡管這一現象很難得到跨國公司的公開承認,但存在就必有其合理的因素,從中我們可以探求國外企業的用人之道,更可以反思“考研熱”、“高學歷與低能力”等其他話題……
曾有人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高考,過了橋的便是幸運兒。不幸的是,這些幸運兒并沒有由此天地寬,四年以后,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另一座寬松不了多少的獨木橋。2002年是公費讀研的最后一年。雖然考研人數逐年增多已成趨勢,但62萬多人同擠獨木橋仍不免讓人擔心。事實上,過了橋以后并不是企盼中的豁然開朗,而是陷于“一線天”的境地——外企招聘畢業生時,更受歡迎的是本科生,研究生被擠向了國企和機關一隅。于是他們陷入了為擴大選擇范圍而考研,讀研畢業后選擇范圍反而更小的悖論之中。
考研:無奈的選擇
20世紀的最后幾年,隨著信息爆炸理論的鼓噪,有志青年往往在他們初進大學校門之日就定下了“畢業后考研”的宏圖大志。然而,三四年后,當對大學教育感到失望的他們想遠離深造這條路時,卻被就業的重壓堵了回來,他們不得不繼續留守校園。
就仿佛是在劫難逃,1998年入學的應屆畢業生又面臨著98年畢業的師兄師姐們的命運。他們唱著“往事一幕幕,傷心一幕幕”,在鋪天蓋地的“經濟形勢不容樂觀,各大公司紛紛裁員”的報道前唏噓著;在“2002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”的就業指導講座上感嘆著;在嘈雜如菜市場、擁擠如沙丁魚罐頭的招聘現場掙扎著;在用人單位的刁難和工資“跳樓低價”的困境中屈辱著;在就業還是考研的兩難中抉擇著。
今年全國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,一共吸引了62.4萬人,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已不再是四年前為了理想,或者是為了日后的高職位、高薪水而繼續求學的有志青年了。新浪網最近進行了一項網友調查,調查設問:你認為全國考研人數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在給定的四個選項中,“就業形勢嚴峻”點擊率最高,約占60%,選擇“充電提高能力”的不過一成多。但“就業形勢嚴峻”是“躲得了初一,躲不了十五”的,因為即便經濟形勢轉暖,研究生畢業的他們仍難以開啟跨國名企的大門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