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家眼中的“愛情”
時間:2024-10-19 來源: 作者: 我要糾錯
在心理學家的眼中主要對愛情的研究可以分成兩類,一是社會心理學范疇,有關愛情的理論
;另一個是人格心理學范疇。談到個人生命成長的發展理論,這些理論在發展心理學也會提
到,這里歸為人格心理學,是因為更重視「人格」所蘊含的穩定、不變的意涵,也就是強調
個人生命線的持久、穩定的方向,而較不著重在強調這理論的普遍性發展過程。而在這里我
們先介紹在“社會心理學家眼中如何去定義什麼是愛情。
[b]愛情態度理論[/b]
Rubin(1970)開始將愛情定義成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度之後,使得愛情得
以并入人際吸引之社會心理學主流內,并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。
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,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度,他從文
藝著作、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之文獻資料中,尋找擬定敘述感情的題目,經過項目分析、信
度、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(love scale)和喜歡量表(liking scale),他發現愛情與喜
歡有質的差別,而其愛情量表中包含叁種成份∶
1.親和和依賴需求。
2.欲幫助對方的傾向
3.排他性與獨占性。
* [b]Lee的愛情觀類型理論[/b]
加拿大社會學家John Alan Lee(1973)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兩階段的研究,將男女
之間的愛情分成六種形態∶
情欲之愛(eros)、游戲之愛(ludus)、友誼之愛(storge)、依附之愛(mania)、
現實之愛(pragama)及利他之愛(agape)。
所謂的“情欲之愛”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,并且是羅曼蒂克、激情的愛情;
游戲之愛:視愛情視一場讓異性青睞的游戲,并不會將真實的情感投入,常更換對象,
且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
友誼之愛:是指如青梅竹馬般的感情,是一種細水長流型、穩定的愛
依附之愛者對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
現實之愛者則是會考慮對方的現實條件,以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的成本的愛
情;
利他之愛:者則帶著一種犧牲、奉獻的態度,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。承接Rubin將愛情視為態度的方向,有些研究者編制愛情態度量表來驗證Lee的愛情類型
理論,研究結果發現的確有六個向度,因此驗證了Lee的理論。此量表有六個分量表,分別代
表不同的愛情類型,每個分量表各有七題,總共有四十二題,采五點量表的反應方式回答對
各陳述句的同意程度。日後,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為測量工具,也受到多位學者的認可。
*[b]愛情成份理論 [/b]
除了上述Rubin發展的愛情量表中將愛情成份分成叁類之外,Sternberg(1986)愛情叁
角理論(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)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論。他認為愛情包括叁
種成份:親密(Intimacy)、激情(passion)、及 承諾(commitment) 。
所謂的親密是指與伴侶間心靈相近,互相契合,互相歸屬的感覺,屬於愛情的情感成份
;
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,促使關系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,也就是與「
性」相關的動機驅力,屬於愛情的動機成份;
而承諾則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份,短期的部份是指個體「決定」去愛一個人,長期的
部份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諾,屬於愛情的認知成份。
隨著認識的時間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,上述的叁種成份將有所改變,愛情的叁角形會
因其中所組成元素的增減,其形狀與大小也會跟著改變。叁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與量,
面積愈大,據Sternberg( 1986 )的說法:「叁角形越大,愛情就越豐富。」
Sternberg(1986)進一步提出:在叁種成份下有八種不同的愛情關系組合,其分別為:
1.喜歡∶只包括親密部份;
2.迷戀∶只存在激情成份;
3.空愛∶只有承諾的成份;
4.浪漫之愛∶結合了親密與激情;
5.友誼之愛∶包括親密和承諾;
6.愚愛∶激情加上承諾;
7.無愛∶叁種成份俱無;
8.完整的愛∶叁種成份其急於一個關系當中。
標簽: